diaobaole
diaobaole
火了叫我

注册于 4月前

回答
6
文章
26
关注者
0

可能很多老医美人跟我会有同样的感慨,医美行业的发展至今,比以前少了很多噪声(是是非非,真假不分)信息。

医美电商最大改变就是5年前集中客源渠道,美团大众、搜索引擎、微信公众号... ... 

今天医美电商客源更加分散,导致客源属性习惯更加明显,医美电商运营更要细分渠道专业性(同时也增加了不同渠道的竞争壁垒)。

在微信或朋友圈推荐身边朋友到正规医美资质机构的微商城购买服务商品,若满足以下条件则属于合法行为:

一、核心前提:推荐对象合法

  1. 机构资质合规

    • 机构需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且医美项目需在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备案。
    • 微商城需取得《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备案凭证》(若涉及医疗器械销售)。
  2. 产品/服务合规

    • 医美产品需具备《医疗器械注册证》或《药品注册证》,服务需在机构执业范围内。

二、推荐行为合法性判断

  1. 单纯推荐(无利益关联)

    • 合法情形:基于个人体验分享,明确说明与机构无利益关系,内容真实(如:“我在XX机构做过项目,感觉效果不错,链接供参考”)。
    • 注意义务:需核实机构资质,避免推荐无证机构。
  2. 涉及利益的分销(需额外合规)

    • 若通过推荐码、链接获取佣金/返利:

      • 需确保机构已办理《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若涉及医疗器械)或《药品经营许可证》。
      • 个人需与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 推荐内容需遵守《广告法》(如禁用“最佳”“100%有效”等绝对化用语)。

三、法律风险与合规建议

  1. 风险点

    • 虚假宣传:夸大效果、隐瞒风险可能违反《广告法》第55条,面临20万-100万元罚款。
    • 无证经营:若个人未取得资质直接参与销售,可能违反《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63条,面临货值金额10-20倍罚款。
    • 连带责任:若推荐导致消费者受损,可能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2. 合规操作建议

    • 核实资质:推荐前要求机构出示《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及项目备案文件。
    • 规范话术:避免使用医疗术语(如“治疗”“修复”),强调“服务”而非“疗效”。
    • 利益披露:若获取佣金,需在推荐时明确告知(如:“通过此链接购买,我可获少量佣金”)。

四、示例说明

  • 合法推荐:
    “朋友在XX机构做了热玛吉,效果挺自然,他们微商城最近有活动,链接放评论区了(纯分享,无利益相关)。”
  • 需合规的分销:
    “我常用的医美面膜在XX机构微商城有售,用我的推荐码购买可享9折,机构资质已核实,需理性消费。”

五、总结

合法推荐的核心是:确保机构和产品合规,如实披露利益关系,避免虚假宣传。 若仅为个人经验分享且无利益,通常不违法;若涉及分销或长期合作,需完善资质与协议,规避法律风险。

私人售卖医美产品属于违法行为。

医美产品(如药品、医疗器械等)的流通受到严格监管,未经许可擅自销售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并面临行政处罚及刑事责任。

一、医美产品的特殊性与监管要求

医美产品直接作用于人体,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因此,国家对医美产品的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均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医美产品的经营需取得相应的资质和许可,并遵守进货查验、质量追溯等管理制度。

二、私人售卖医美产品的法律风险

  1. 非法经营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私人售卖医美产品往往缺乏合法资质,若销售金额较大或情节严重,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2. 行政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一百一十五条,未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销售药品的,将面临责令关闭、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行政处罚。罚款金额可能高达违法所得的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货值金额不足十万元的按十万元计算。
  3. 民事责任
    若因销售不合格医美产品导致消费者人身损害,销售者还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三、医美产品合法销售的要求

  1. 取得合法资质
    销售医美产品需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资质。
  2. 遵守进货查验制度
    需从具有合法资质的生产企业或批发企业购进产品,并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3. 销售合规产品
    所售产品需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具有药品注册证书或医疗器械注册证。

四、典型案例警示

近年来,多地已发生多起因非法售卖医美产品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例。例如,某美容院负责人因未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通过非正规渠道购进并销售假冒伪劣医美产品,被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生美美甲店不是上美团就会有客人来,很多老板有个误区就是美团客人很多,只要上线开通推广就会有客人来

美团是一个平台,有流量有客人有需求,客人到店或不到店还要考虑到门店综合竞争力(门店位置、品相差异化、价位价值、服务质量等等)。

如果门店本身服务很差,即便花钱买过来的流量,客人下了订单,到店也很少。

浅层的回答:

免费运营≠全部运营

付费运营≧全部运营

深层的回答:

免费运营是最贵的运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懂?),免费运营是国内常用的广告手段。

我的回答是:

做运营跟做生意(不打工)是两件不同维度的事情,牛逼运营≠不打工。

做生意维度明显高于运营,能想明白的没有几个人。